對話張國華:擁抱機遇,迎接挑戰
發布時間:2019-12-21瀏覽次數:0
2019年7月,由美國廣告學會發起,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和中國廣告協會聯合主辦的“中國廣告四十年學術會議暨2019美國廣告學會全球會議”在北京大學舉辦。會議間歇,我們對與會的海內外廣告界代表人物進行了專訪,共同探討中國廣告四十年的發展經驗,分析全球廣告實踐和廣告研究發生的最新變化,展望以智慧傳播為特征的未來廣告發展。
01
中美廣告業:
中西合璧,各有所長
Q:您認為本次會議有怎樣的國際影響和學術價值?
A:本次會議的主題為“智慧傳播引領數字世界”,它的價值可能更聚焦于互聯網、AI和人工智能。目前,互聯網廣告體量已占到比整個廣告市場半壁江山還多。眾所周知,世界上最大的兩個廣告市場,是美國第一,中國第二,體量是如此,在技術上也是如此。就整個互聯網產業而言,美國較為領先,但就互聯網廣告而言,中美各有特色,且可能在很多方面中國暫居領先之勢。
互聯網廣告是現代廣告快速發展的一個趨勢,廣告業有歡有喜,有哀有愁?;ヂ摼W廣告方興未艾,但在發展中也表現出一些問題,比如說國際性共通、數字安全、隱私保護、技術發展等問題。作為發展最快、體量最大的互聯網廣告板塊,在中國北京大學召開這樣一個研討會,來探討中國互聯網廣告如何更加科學、更加健康地發展,是非常有意義的。
02
廣告要講導向
文化是廣告的生命力
Q:您覺得中國廣告四十年的發展,有一些怎樣的變化或者特色?在全球廣告業變化的沖擊之下,中國廣告會有哪些發展方向?
A:政策驅動、市場驅動、資本驅動和技術驅動,這四個要素是四十年來中國廣告業快速發展的支撐,未來也不會發生變化,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市場驅動。改革開放四十年來,經濟飛速發展,物質極大豐富,這使得過去的“不愁賣”開始轉向“愁賣”的狀態,廣告曝光開始成為推動營銷效果的關鍵因素,發展過程中也更加注重產品的質量,市場驅動成為主導。從原來的無廣告,到出現廣告;從引進廣告,到本土廣告;從初級廣告,到精準廣告,存在著這樣一個發展過程,而且這個過程仍在繼續。
對于將來新的內容和變化,其實新的也不新,也可能是更加強壯了,比如說文化的要素。習總書記提到廣告要有導向,這就意味著廣告要有文化,有觀念,有所表達,這一要素其實一直存在,但可能在今后發展中會更加注重。如果廣告是冷冰冰的,沒有態度、沒有溫度,廣告內容不能給社會帶來正能量,不能帶來正確的導向,這個廣告也就沒有生命力。
我們不能簡單地把廣告看作是一種技術,就廣告而廣告,只是推銷產品和服務。其實廣告是有思想、有自己的視角的,廣告有自己要表達的態度。我們作為行業組織,也需要引導大家這樣做,希望我們的廣告公司在正確的態度下,把傳遞正確的社會正能量的文化內涵,為廣告賦能,不論是公益廣告還是商業廣告都要有這樣的表現。
03
教學相長:
讀萬卷書,也行萬里路
Q:協會組織作為一個行業組織,您怎么讓學界和業界搭起更好的橋梁,廣協會起到哪些作用?
A:過去我們講教育是象牙塔式的,不接地氣,遠離市場?,F在整體來講已有很大的改進,開始與市場緊密聯系。我認為在廣告界,這個問題一直是解決的比較好的,因為廣告學、營銷學、市場學在中國是一個新事物,改革開放以后才有,特別廣告學出現的更晚一點。中國的廣告學在推動廣告市場的發展上起到重要的作用。我們以前都是引用國外的,現在我們的教材和教育更加結合自己的實踐,現在各個學校都在做實戰性基地。特別是廣告的產業規模、技術模式、發展趨勢非常快,很多玩法、新的事物出現的也很快,如果躲在課堂里面泛泛地講過時過期的東西恐怕不行。
但是學校畢竟是學校而不是市場,廣告協會就要起到橋梁和紐帶的作用,教學相長,教學和市場相互推動促進,我覺得這是一個作為行業組織應該起到的作用。
04
數字時代的機遇與挑戰
Q:隨著5G的出現,包括中國5G的領跑,您覺得數字時代有哪些機遇和挑戰?
A:記得有一位業界專家這樣說過:數字經濟不是要收場,而是剛剛開始。5G的出現會帶來什么,很多都是大家的一種推斷??偟膩碇v,毋庸置疑,它會給數字營銷、互聯網廣告提供更好的技術條件。當擁有了更好的技術條件,如何開發、應用且順應發展趨勢,把它做得更好,這才是廣告界大的學問。我隱隱約約地感覺到,在廣告形態或者理念上會有顛覆性。古人有句話叫做潤物細無聲,可能5G之后的時代,廣告就是讓你在不知不覺當中,以一種很自然的方式融入營銷鏈條。你需要的一些訴求來滿足的同時,它就是一個廣告的實現,這是很自然的鑲嵌在里面了。
隨著技術的進步,互聯網廣告的發展前景是非常廣闊,但也面臨很多挑戰。其一,人們現在越來越注重自己的隱私和安全問題,廣告如何在充分利用好個人數據的同時確保安全,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考題;其二,未來廣告怎么做得更加貼心、自然和流暢;其三,目前廣告以轉化率、收視率、點擊率等為評價指標,引發諸多數字造假問題。在互聯網廣告中,這個問題越來越被重視并給我們產業帶來很大的威脅,下一步怎么迎接這個挑戰值得思考。
作為行業組織,我們要弘揚正能量,要用良畢驅逐劣畢,通過力所能及的方式,如公開的打榜、測量工具和技術手段等來解決問題。更多的還是靠我們業界的自律,才能把這個問題得到根本上的解決,齊抓共管,一起努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