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標準地”改革,看山西如何實現土地“即供即用”
發布時間:2021-08-20瀏覽次數:0
土地,是影響項目建設的核心要素資源。施工期短、建設項目評估時間長導致項目成本相對比較高,如何實現土地“即供即用”,在高質量發展中體現自然資源系統擔當?
推進“標準地”改革,便是一項重要舉措。我省建立省“標準地”改革工作聯席會議制度,制訂《山西省“承諾制+標準地”改革政府統一服務事項清單》,各市健全完善“標準地”改革工作領導機制,從而形成了橫向協同、縱向合力的工作格局。
全省“標準地”改革取得顯著成效
記者從省自然資源廳了解到,去年以來,全省“標準地”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,2020年共出讓115宗,面積1.1萬畝,位列全國第一方陣。今年上半年已出讓80宗,面積0.9萬畝,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。
山西轉型綜改示范區積極發揮先行先試和引領示范作用,持續深化、拓展、推廣“標準地”出讓改革工作。項目建設配套前置,將項目施工用水、用電、道路“三通一平”等系統配套服務納入“標準地”前置條件,有效確保了企業拿地即可入場施工。創新“標準地”供應方式,試行土地“彈性出讓”,出臺《項目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考核評分實施細則》,提升土地資源要素對高質量轉型項目的可持續承載能力,努力形成從項目招商、項目建設、項目運營全過程、項目用地全生命周期各部門齊抓共管的用地管理新機制,保障“標準地”出讓改革取得實效。
與此同時,各市高度重視“標準地”改革,真抓實干,成效顯著。大同市推進“標準地”工作扎實有效,今年上半年新榮開發區完成14宗“標準地”出讓工作,標準地出讓的宗數占工業用地出讓宗數的93.33%,走在全省前列;臨汾市政府印發《關于進一步優化項目投資和營商環境的通知》,對全市“標準地+承諾制”改革進行再部署;運城市明確要求,省級開發區和工業項目聚集區內,從2021年起所有新增工業項目用地都要以“標準地”方式供應。
“超級速度”打造“超級服務”
推行“標準地”改革是營造“六最”營商環境,提高土地供應效率,切實減輕企業負擔的重大舉措。
在以往,比如節能評價、環境影響評價、洪水影響評價、壓覆重要礦產資源評估、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、地震安全性評價、區域水土保持評價等事項,都得由企業自己來跑,而且是全部跑完才能開工建設。在“標準地”改革中,這些評價事項全部納入政府統一服務事項名錄,由政府統一免費提供。以更高標準的“熟地”供應給企業,進地開工時間大幅度縮短,基本實現了工業“標準地”項目“拿地即開工”。
為進一步做實事先評價、做精控制指標、做優事中承諾、做快落地開工、做嚴事后監管,省自然資源廳認真履行牽頭職能,協調相關部門合力推進改革。印發了《關于推行區域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改革的實施意見》,全省65個開發區完成報告編制和審查工作,11個市均完成了壓覆重要礦產資源評估報告編制評審,編制評審報告111個,完成率100%。協調相關部門完善工作機制,按照政府統一服務事項要求,發布了一系列區域評價事項改革文件,先后實施了區域環評、區域能評、區域地震安全性評價等改革舉措,實施綠色建筑行動,規范工程建設項目前期策劃生成管理,擴大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審批承諾制改革實施范圍。通過將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等14項區域評價事項,調整為政府統一服務事項,洪水影響評價等8項行政許可事項,列為書面承諾事項,大幅減少審批事項、減輕企業負擔,做到了一般工業項目“全承諾、無審批,拿地即可開工”。
聚焦開發區主戰場、主陣地、主引擎作用,我省把規劃、報批等環節作為抓好“標準地”改革的基礎,切實抓好用地保障。科學劃定落實“三條控制線”,歷史性地解決了生態保護紅線與開發區建設之間的矛盾。優先將開發區納入城鎮開發邊界,積極做好與永久基本農田的避讓;提前2個月完成開發區四至范圍核定。完成40個省級限制開發的農產品主產區和重點生態功能區內482個鄉鎮的評估調整,重點開發城鎮由原來的101個增加到126個,基本解決開發區項目落地和擴區問題;堅持“指標先行、服務前置”,持續為開發區開辟用地保障“綠色通道”,優先將新增建設用地規劃指標向開發區聚集;2019年至2020年全省開發區共獲批建設用地11萬畝(73.27平方公里),2020年開發區獲批建設用地占總量的37.66%。
全鏈條服務保障我省高質量發展
“‘標準地’改革推進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和成效,但在實施過程中也存在改革進展不平衡、一些開發區招引工業項目困難、事中事后監管需要加強等問題,影響‘標準地’改革的推進。下一步我廳將繼續統籌謀劃、加強指導,主動溝通、牽頭推進。”省自然資源廳廳長姚青林表示。
加強組織領導。省級層面,充分發揮我省推進“標準地”改革工作廳際聯席會議的作用,做好統籌推進、督促指導、通報報告工作。市縣級層面,充分發揮各市縣推進“標準地”改革工作領導小組的作用,加強對“標準地”改革的領導、推進、落實工作,為“標準地”改革提供有力組織保障。
突出改革重點。將持續深化拓展“標準地”改革,促進工業項目開工落地,推進高質量轉型發展,確保改革處于全國第一方陣。實施全周期管理,對已競得“標準地”的項目,要監督企業履約踐諾,確保項目達產見效。
加強調研指導。將加強頂層設計,服務“標準地”改革制度落地,將深入市、縣和開發區,做好調研、指導、服務工作,及時答疑解惑,確保“標準地”改革穩步有序推進,確保我省“標準地”改革處于全國第一方陣,為推動我省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。
END
━━━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