展示型媒體過剩,互動型場景稀缺,傳統媒體人如何自救重生?
發布時間:2020-06-05瀏覽次數:0
挖掘場景的價值,是實現線下場景媒體價值最大化的重中之重。
數字經濟時代,傳統媒體的價值被顛覆和重塑。
傳統媒體的價值曾經是品牌及產品和消費者溝通的載體和橋梁,但是在數字經濟時代,單純信息展示的媒體價值越來越低。
手機在手,消費者掌握獲取信息的主動權,無論線上還是線下,消費者會自動過濾對他無價值,無趣的信息。
在這個挑戰下,如果沒有突破,展示型媒體的過剩就會既有總量的絕對過剩,又有效果降低的相對過剩。
另一方面來看,消費者畢竟是活躍的個體,還是要在現實場景里工作,學習,娛樂,購物,出行,面對面接觸等等。
在這些場景里,有一些是短暫路過的場景,有一些是消費者會停留,活動的場景,這些場景就具備挖掘互動機會的潛力。
人的天性是希望社交的,也喜歡探索新鮮事物,更喜歡傳播和分享他們看到和參與的新奇事物。在這個驅動下,挖掘互動場景的互動機會就有了很大的商業價值。
在激發互動的大目標下,展示型媒體和互動場景可以找到很好的配合,共同協作,達成和消費者互動以及實現企業的商業目標的機會。
場景創意
是實現互動的商業價值的催化劑。抓眼球的創意是吸引點,抓住消費者眼球注意力后,進一步設計符合場景特點的互動機會。
△網紅來打卡
△參與有樂趣
△走過路過不要錯過
媒體是否過剩不是媒體的挑戰,是經營者的挑戰。如果是簡單的展示畫面,過剩則是難免的。
如果用心結合場景,拿出抓眼球的場景設計,創造和消費者的互動,激發消費者的分享,傳統媒體的價值仍然會保持和發揚光大。
因此,手機不是敵人,看怎么用它,媒體是不是過剩,也看怎么用它。傳統媒體人的自救重生之路,在于要做場景創意人,做互動活動的設計和發起人。
END
━━━━